产品中心
联系我们
地址:海南市海口市龙华区海垦街J9集团|国际站74号
邮编:570300
电话:020-3324-2469
传真:+86-020-3524-2297
添加时间:2025-11-11 11:42:21
在日本的大正、昭和年间,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加剧,两国关系日益紧张,最终在1937年全面爆发战争。在这段历史时期,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战争,为军国主义辩护。这些宣传不仅涉及天皇的神圣地位和军人对天皇的绝对忠诚,还美化了侵略战争的历史,掩盖了战争中的暴行。
自1882年明治天皇发布《军人敕谕》以来,日本的军队文化便高度重视天皇的绝对领导地位,并要求军人忠诚于天皇。这一训令成为了日军各类文件和著作中的重要内容,提醒士兵与天皇保持密切联系,忠诚于天皇的统治。比如,日本陆军中将田中义一在《壮丁读本》一书中,就引用了《军人敕谕》和天皇的其他训诰,以此来教育青年,宣扬忠君思想,并将日本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的胜利与天皇的领导联系在一起。
此外,日军士兵随身携带的“手碟”(即士兵个人小册子)中,也常常印有历代天皇的训诰。每当新天皇登基,手碟就会加入新天皇的训言。通过这种方式,日本士兵被不断灌输天皇至上的思想,将侵略战争视为在天皇领导下进行的“圣战”,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战争的狂热和忠诚。
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被日本广泛宣传为民族自信心的象征,甚至被美化为日本崛起的标志。甲午战争的胜利对日本的政治、军事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,进一步促进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兴起。特别是日俄战争的胜利,被宣传为“黄种人战胜白种人”的标志,极大增强了日本的民族自豪感。
在日常宣传中,日本官方常常强调这些历史事件,宣称日本凭借其军事优势击败了强大的清朝和沙俄,成功占领了台湾、库页岛南部,并吞并了朝鲜等地区。田中义一在其著作《壮丁读本》中,也多次将这些历史事件与天皇的领导挂钩,强调日本通过战争赢得的荣光。
当战争爆发后,日本的宣传手段开始出现两个特点:一方面,通过使用褒义词或中立语气,甚至故意模糊战争行为的性质,试图美化日本的侵略行动;另一方面,他们隐瞒了日军在战场上犯下的暴行。
例如,在1932年,日本发动一·二八事变后,国内媒体如《时事新报》以“陆兵出动の上海”为标题,报道日军在上海的“保护”行动,试图塑造日军作为保护平民的形象。类似的宣传手法还出现在1944年的衡阳会战中,日军被描述为“悲壮的勇士”,其艰苦的战斗条件被艺术化地描绘,目的是激发日本民众对战争的支持和投入。
然而,日军在战争中的暴行往往被忽视或完全掩盖。在日本的主要报纸中,关于日军屠杀中国民众或其他地区原住民的报道几乎没有。例如,1944年《朝日新闻》没有提到日军在桂林等地的屠杀行为,尽管这些暴行在实际战争中屡屡发生。
通过对当时日本的官方文件、出版物和媒体报道的分析,我们可以看到,日本政府和民间通过三种主要的宣传手段来为战争辩护:一是强调天皇的神圣领导和军人的忠诚;二是美化和夸大日本的侵略历史;三是掩盖战争中的暴行。尽管二战后,日本的战争宣传有所修正,但这些思维方式和历史观念并没有完全消除,对日本现今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仍然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通过对这些宣传手段的分析,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过去的战争宣传,也能更好地理解当今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复杂态度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地址:海南市海口市龙华区海垦街J9集团|国际站74号电话:020-3324-2469传真:+86-020-3524-2297
Copyright © 2025-2028 J9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ICP备案编号:粤ICP备27454119